黄曲霉毒素(AFT)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。其衍生物有约20种,分别命名为B1、B2、G1、G2、M1、M2、GM、P1、Q1、毒醇等。其中以B1的毒性*大,致癌性*强。动物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,在肝、肾、肌肉、血、奶及蛋中可测出*微量的毒素。黄曲霉毒素及其产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,有些菌株产生不止一种类型的黄曲霉毒素,在黄曲霉中也有不产生任何类型黄曲霉毒素的菌株。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,各种植物性与动物性食品也能被污染。产毒素的黄曲霉菌很容易在水分含量较高(水分含量低于12%则不能繁殖) 的禾谷类作物、油料作物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寄生繁殖和产生毒素,使其发霉变质,人们通过误食这些食品或其加工副产品,又经消化道吸收毒素进入人体而中毒。1993年,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(WHO)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,是毒性*强的剧毒物质。
2011年12月,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曾对外发出《关于公布2011年17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》,抽查结果显示有液体乳制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,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作为生物毒素的一种,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强烈的致癌物,是曲霉菌等菌类的高毒代物,包括黄曲霉毒素B1、B2、G1、G2等,在湿热的储存环境下食品和饲料中出现的几率很高。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物,当奶牛喂食被污染的饲料后,黄曲霉毒素B1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,进而污染牛奶。
黄曲霉毒素(M1、B1、B2、G1、G2)
玉米赤酶烯酮
展青霉素(棒曲霉毒素)
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(呕吐毒素)
T-2毒素
赭曲霉毒素A
生物毒素检测